admin 发表于 2014-11-22 15:26:01

人以洞居、洞以人名,茅仙洞(子期洞)名称的历史演变

人以洞居、洞以人名,茅仙洞(子期洞)名称的历史演变
    茅仙洞原名子期洞,名称是变化源于“人以洞居、洞以人名),最早在双峰山(原名三峰山)从事道教活动是秦代华子期。据记载,秦朝时华子期隐于八公山西麓的三峰山,结庐静修修炼道术,在当时淮南国已有一定的影响力,当地百姓每至农闲时节在此集会举行祭典,时称“子期洞”(茅仙洞原名)。
据晋代葛洪所著《神仙传》记载:华子期者,淮南人也。师禄里先生,受隐仙灵宝方。一曰伊洛飞龟秩,二曰伯禹正机,三曰平衡方。按合服之,日以还少,一日能行五百里,力举千斤,一岁十二易其行。后乃仙去。
翻译成白话文就是:华子期是淮南人,跟随禄里先生学习道术(禄里为复姓,也作“甪里”)。禄里先生传授给他隐仙灵宝之方。这个仙方分为三种,一种叫《伊洛飞龟秩》,一种叫《伯禹正机》,第三种叫《平衡方》。华子期按照这三种药方配制了仙药,服下之后,竟一天比一天年轻起来,同时他还能一天走五百里路,能力举千斤。华子期在一年里要改变十二次模样。后来,他得道成仙,隐身而去了。
秦亡汉兴,茅氏继续在茅仙洞从事道教活动。据清《凤台县志》记载,汉宣帝地节年间(约公元前69——66年),老庄学派的忠实信徒、陕西邠州(今咸阳)居士茅盈从北岳恒山云游到此,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,便在洞前结庐修行。后来,其弟茅固、茅衷亦因厌倦官场生活,且慕其兄修炼有成,便相携到此,“来栖下蔡西南山洞”。
《中国道教基础知识》记载:“茅氏三兄弟善医道,精药物病理,常行医民间,扶危济困,深受民众爱戴。”自此,兄弟三人共同在此学道修炼,采药炼丹,并为慕名而来求医问药的百姓治病疗疾,广结善缘,被当地百姓赞誉为仙人、神仙。由是人以洞居,洞以人名,茅仙洞的名声便开始在沿淮地区传扬开来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人以洞居、洞以人名,茅仙洞(子期洞)名称的历史演变